鋼筋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是工程防水的重要防線,具有造價低廉、工序簡單、施工方便、材料來源廣泛的特點,因而被最優先采用。設計應注意結構厚度不應小于250mm;可根據條件適當選擇較厚的壁厚和避免選用過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以增強結構的抗滲能力和降低施工水化熱?;炷两Y構自防水質量控制的關鍵在于做好施工選材和一系列防裂措施。
1. 防水混凝土的選材:
(1)水泥:宜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如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則必須摻用高效減水劑以降低泌水率。
(2)砂石:除應符合現行《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外,尚應符合石子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mm,泵送時其最大粒徑應小于輸送管徑的1/4;所含泥土不得呈現塊狀或包裹石子表面,含泥量≤1%,吸水率≤1.5%,不得使用堿活性骨料。砂宜選用中砂,含泥量≤3%。
2. 防水混凝土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其抗滲等級應比設計要求提高0.2MPa
(1)水泥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32.5MPa,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20kg/m3;當摻有活性摻合料時,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2)砂率宜為35%至45%;
(3)灰砂比宜為1∶1.5至1∶2.5;
(4)水灰比宜在0.55以下,最大不得超過0.6;
(5)坍落度不宜大于5cm,如摻外加劑或采用泵送混凝土時可不受此限,入泵混凝土坍落度≤140mm;
(6)摻引氣劑或引氣型減水劑時,混凝土含氣量應控制在3%至5%。
目前,施工中常用的為減水劑防水混凝土和微膨脹防水混凝土。
3. 嚴格在施工中控制材料稱量
由于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對硬化后混凝土孔隙率的大小、混凝土的密實性、防水抗滲能力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嚴格控制水灰比,排除施工中配料不準而影響混凝土防水效果。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須進行檢查,如有變化,及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
(2)每班檢查原材料質量不可少于2次。配料必須按配合比準確計量,允許偏差不應大于以下規定:水泥、水、外加劑、摻合料為1%;砂石為2%。
4. 當地下室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時,應考慮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溫升而產生收縮裂縫
可采取以下措施: (1)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如礦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粉煤灰或減水劑(木質磺酸鈣等);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強度(60d或90d至180d,應經設計同意),以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熱量。選用良好級配的骨料,并嚴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抵水灰比(0.6以下);加強振搗,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抗拉強度。
(2)在混凝土中摻加緩凝劑,減緩澆筑速度,以利于散熱。在設計允許的情況下,可摻入不大于混凝土體積25%的塊石,以吸收熱量,并節省混凝土。
(3)避開炎熱天氣澆筑大體積混凝土。如必須在炎熱天氣澆筑時,應采用冰水或攪拌中摻加冰屑拌制混凝土;對骨料設簡易遮陽裝置或進行噴水預冷卻;運輸混凝土加蓋防日曬,以降低混凝土攪拌和澆筑溫度。
(4)澆筑薄層混凝士,每次澆筑厚度控制不大于30cm,以加快熱量的散發,并使溫度分布較均勻,同時便于振搗密實,以提高彈性模量。
(5)大體積混凝土內適當預留一些孔道,在內部通循環冷水或冷氣冷卻。
(6)混凝土澆筑在巖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墊層上時,在巖石地基或混凝土墊層上鋪設防滑隔離層(澆二度瀝青膠撒鋪5mm厚砂子或鋪二氈三油);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變處,做成漸變化形式,以消除或減少約束作用。
(7)加強早期養護,提高抗拉強度?;炷翝仓?,表面及時用草墊、草袋或鋸屑覆蓋,并灑水養護;深坑基礎可采取灌水養護。夏季適當延長養護時間。在寒冷季節,混凝土表面應采取保溫措施,以防寒潮襲擊。對薄壁結構要適當延長拆模時間,使之緩慢地降溫。拆模時,塊體中部和表面溫差控制不大于25℃,以防止急劇冷卻,造成表面裂縫,基礎混凝土拆模后應及時回填?;炷筐B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8)加強溫度管理,混凝土拌制時溫度要低于25℃;澆筑時入模溫度要低于28℃;澆筑后控制混凝土與大氣溫度差不大于20℃,混凝土本身內外溫差在25℃以內;加強養護過程中的測溫工作,發現溫差過大,及時覆蓋保溫,使混凝土緩慢地降溫,緩慢地收縮,以有效降低約束應力,提高結構抗拉能力。
(9)在工程結構設計時,要預留必要的后澆帶,待各段防水混凝土施工完畢并基本收縮完成后,再澆筑具有一定膨脹性能和強度較高的明礬石膨脹水泥混凝土。
5. 防水混凝土應盡量連續一次澆筑,盡量少留施工縫,必須留設施工縫時,應做好施工記錄處理。
頂板、底板不宜留施工縫,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版與側墻的交接處,一般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有預留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不應小于300mm。垂直施工縫應避開地下水和裂隙水較多的地段,并宜與變形縫相結合。施工縫形式有凹縫、凸縫、階梯縫、平直縫加鋼板止水帶或緩脹型膨脹橡膠止水條等。
其中凹縫由于制模時最簡單,施工單位很樂意采用,但施工時其凹槽內雜屑很難清除干凈,影響防水效果,應避免采用。
施工縫在澆筑前應將混凝土表面鑿毛清除干凈雜物,用水沖洗干凈,保持濕潤,再鋪上20mm至25mm厚的水泥砂漿。
6. 固定模板用的對拉螺栓或對拉片、預留套管穿過混凝土結構時,必須加焊止水環。
7. 認真做好施工組織,嚴格按施工規范操作:
(1)配料必須專人負責,計量裝置必須事先復校;
(2)混凝土澆筑順序必須認真計劃,防止出現“冷縫”;
(3)混凝土落料高度超過2m時,必須設落料斗(管);混凝土墻澆筑時,可自制帆布袋插入墻內,防止混凝土離析;
(4)振搗必須密實,振搗時間宜為10s至30s,以達到表面泛漿無氣泡排出為宜,振搗間距應不大于50cm,并應避免漏振、欠振、超振。 |
電話:+86-577-65159218
郵件:jaynn@jayn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