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8]高黏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在地下室側墻防水中的應用
日期:2021-08-18 08:26:05
1. 地下室側墻防水構造設計
地下室側墻采用1.5mm厚Biogo-WS高粘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與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復合的防水設計,有效保障防水效果,如圖1所示。
地下側墻防水構造
高粘特性的防水涂料與自粘卷材復合使用時,防水層既具有卷材厚度均勻、質量穩定的優點,又具有防水涂膜的整體性、節點與異型部位便于處理的優點;此外,兩種材料同為瀝青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形成整體的復合防水系統后相互滲透,難以分離。
2. 防水主材特點
用于地下側墻施工時,高黏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具有如下優點:
1)抗立面流掛:傳統涂料在立面施工時易流掛,難以達到設計厚度,多遍施工造成涂料和工期的浪費,且易造成涂料在陰角堆積從而影響成膜質量,破壞防水整體性。
高粘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是采用高品質乳化瀝青、高分子改性劑與特殊功能助劑制備而成的單組分水性防水涂料,可一次性施工1mm厚不流掛,減少施工遍數,縮短施工周期,且成膜厚度均勻,與自粘卷材貼合緊密。
2)抗卷材滑移:該涂料與瀝青基卷材、混凝土基面均具有較高的粘結強度,與自粘卷材復合后剝離強度大于3N/mm,形成涂卷復合系統后可有效避免防水施工和土方回填造成的卷材脫落與滑移,進而保證防水質量。
3)吸水率低:地下工程處于長期有水環境,選用的防水涂料應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等。常規水性防水涂料因乳化劑留存、顏填料選擇等因素而造成涂膜吸水率偏高,水分子與聚合物中的基團發生反應而導致涂膜物理性能下降,影響防水層使用年限;高粘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經過配方和工藝的改進,吸水率僅為4%左右,水處理后與自粘卷材剝離強度保持率、與混凝土粘結強度保持率均在90%以上,適用于地下防水工程。
4)適應基層形變:該涂料的彈性模量較低、斷裂延伸率超800%,因此可釋放基層產生的應力,有效保障當基層發生形變時防水整體性不被破壞。
5)施工便捷:該涂料可直接在潮濕基面滾涂或噴涂,噴涂施工時低壓即可良好霧化,小型噴涂設備即可滿足施工需求,不增加過多的施工成本;此外,1mm涂膜在20℃的實干時間小于4h,相較于常規涂料干燥時間大幅降低,縮短施工周期。
6)與自粘卷材復合良好:該涂料為水性涂料,不含軟化油,無析出風險,且與自粘卷材同為瀝青基產品、均可冷施工,兩者復合形成完善的側墻防水體系,符合節能環保理念。
1. 基層處理
防水施工前,首先清除基層表面的脫模劑、泥漿,確?;鶎訄詫?、平整、干凈,無缺陷。將凸出平面處、模板拼接縫混凝土剔鑿磨光,然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漿進行抹平;側墻螺桿洞先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封堵抹平,干燥后再涂刷瀝青基節點密封膏;基層與凸出結構的連接處、平面與立面交接處用1:3水泥砂漿做成順直圓弧或坡角,陰角圓弧半徑R≥50mm,陽角圓弧R≥10mm。
2. 細部節點處理
對陰陽角、施工縫、后澆帶、穿墻管根等節點部位采用一布兩涂工藝加強處理。首先在細部先噴涂或刷涂一層高粘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然后鋪貼聚酯無紡布,將無紡布浸透壓實后再施工一道涂料,涂料干透后即可進行大面施工。加強層的整體厚度不低于1.5mm,節點兩側寬度均不小于250mm。
3. 接槎部位處理
底板側墻的接槎部位施工時,先將導墻頂部磚砌保護層拆除,露出甩槎部位并將其表面清理干凈,然后將防水涂料涂刷在懸挑的底板基面上,待涂料干燥后采用熱熔法將甩槎防水卷材反向粘貼在高粘抗滑涂層之上,并輥壓排氣保證卷材貼實;然后在懸挑底板及甩槎部位防水層上涂刷防水涂料,再鋪設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并與底板防水層搭接,搭接寬度≥150mm,最后在卷材上施工保護層,接槎部位具體構造如圖2所示。
4. 防水涂料施工
高粘抗滑水性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的大面施工采用噴涂法,噴涂時固定設備壓力和擺臂速度及頻率,槍頭與基面保持垂直,采用“十字交叉法”施工,保證涂層厚度均勻。涂料分3遍噴涂,每遍涂層施工時必須確保上道涂層已經干透,用濕膜測厚儀檢測每遍施工厚度,前二遍濕膜厚度均控制在1mm左右,第3遍根據實測厚度進行調整,確保最終干膜厚度不低于1.5mm。側墻涂料施工效果見圖3
5. 自粘卷材施工
涂層驗收合格后立刻鋪貼自粘卷材,避免過多灰塵粘在涂層表面而降低涂層與卷材的粘接強度。側墻卷材施工時,由下向上邊撕隔離膜邊滾鋪卷材,然后用橡膠刮板由中心向兩側刮壓排氣,使卷材與涂料緊密地粘結在一起。相鄰卷材采用本體自粘搭接,搭接寬度為80mm,施工人員用手持壓輥由內向外垂直于卷材長邊方向滾動壓實,收口處用收口壓條緊固,并用密封膠封嚴。
為防止土方回填、夯實過程中對防水層造成破壞,側墻防水層保護層宜選用磚墻保護層,而不采用軟保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