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高分子材料要實現生產能力到核心能力的跨越
日期:2021-12-20 09:26:13
為世界第一化工產品生產國。根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占全球化工生產總值將增至近50%。然而與歐美、日本等國家相比,我們仍然稱不上強國。要實現化工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需要從哪些方面做起?高分子材料如何縮短與國外的差距?雙碳戰略目標下,高分子材料的研發方向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元科技·生態》記者采訪了有機高分子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蹇錫高。
高性能、功能性是高分子材料重點發展方向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科研體制擁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優勢,國家非常重視科技發展,所以我們的發展速度很快,有一些業務領域是突出的,但是高性能、功能性的高分子材料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較大,需要進一步努力。
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高分子材料中有大量品種、牌號還是大路貨,高端的品種、牌號不多,這是真實的現狀。為什么說我們是化工大國,而不是強國?就是卡在高端、核心技術上,需要自主創新。
曹湘洪院士和我共同牽頭承擔的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高性能、功能性高分子材料2035發展戰略研究》,已經在今年年初結題,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高性能、功能性是高分子材料發展的重中之重。材料的發展方向是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不斷變化的,但高性能和功能性這兩個兩個關鍵詞,永遠是未來高分子材料的需求趨勢。
比如說,我們目前生產的塑料大部分為普通牌號,高端牌號的國產化率很低,高性能的工程塑料、聚烯烴塑料等產品自給率不到50%,我們還在進口大量的燃氣管道料、高端油箱料、通信電纜料等產品,有些牌號進口的量還非常大。這些產業結構與社會需求的矛盾要解決。
再比如說,中國要想獨立生產出完整的手機、完整的電腦、完整的電視、完整的數碼相機,都離不開高端電子材料。電子材料就屬于功能性材料,這方面我們是明顯存在短板的,要去研發去突破,在材料的高性能、多功能、結構/功能一體化上下功夫,實現從生產能力到核心能力的跨越。
可循環高分子材料是實現碳中和的理想研究方向
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要實現國家提出的雙碳戰略目標,相關的新材料開發和應用必不可少。材料從生產到使用過程中,全生命周期的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回收再利用都是要考慮的因素。對此,我個人主張加強可循環高分子材料的研發力度。
我們用逆向思維嘗試思考,解聚讓聚合物從末端失去單體,從而達到回收和重新制備單體的反應。如果高分子材料大多數采用解聚方式回收,我認為才是真正的可循環。這不是憑空而言,有機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解聚。在溫度、壓力等條件滿足后可以完成聚合,它的逆過程值得大家研究。類似的研究在橡膠領域也在做,當然還沒有工業化,但據了解已經探索出思路。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雖然概念不錯,但是制造過程中使用到的添加劑、塑化劑,這些輔助劑可能會讓產品含有不會分解的物質,這部分不可降解的物質焚燒或者填埋時,反而會加重污染,所以它的安全性并沒有被明確證實。
可循環高分子材料可以形成單體的閉環流動,保護環境、減少碳排放、減少成本,實現經濟與環境雙收益,所以我認為這個研究方向是正確的,這也是高分子材料要實現碳中和最理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