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4]什么是“防水系統”?涂+卷的結合?深度剖析!
日期:2021-04-14 10:31:04
近年來,“防水系統”逐漸多了起來,其中以“零”、“無憂”、“智”、“克”、“牢”、“固”、“密封”等詞匯高頻,你不漏我也不漏、你有保險我也有保險、你賠我也賠。作為一個防水企業,如果沒有“防水系統”,實在不好意思和客戶講。具體到系統,一個“涂料加卷材”的做法是系統,一個“防水方案加上排水做法”也是一個系統,真真假假,魚目混珠。
防水從來就不是一方面的事情,從材料到設計,從施工到維護,缺一不可,一個企業要做好防水系統,無論是前期的研發還是后期的投入都是要狠下功夫的,這里有大量的試驗成本和信用成本,做的不好,非常容易失去客戶的信任和自身的口碑。
1
材料是基礎
防水材料的同質化是國內市場當前面臨的現狀,而材料本應符合國家標準,但符合國家標準卻成了企業炫耀的資本。中國建筑防水協會數據顯示:國內不到3000家的防水企業中有許可證的只有1226家,沒有生產許可證的還占了相當的比例。即便是防水協會定義為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防水企業,國標材料占比又有多少?再進一步,防水十強企業有幾家沒有出非標材料,國標材料占比又有多少?你敢叫板技術禹就敢給你舉例(比如實際工地、近三年市場信息等),技術禹堅信沒幾家敢叫板。
如果說生產非標材料是原罪,那么國內所有的防水企業,注意是所有——都有罪,放大到其他各行業,也差不多。技術禹認為,相當一部分歸結于歷史原因,但市場經濟逐漸建立起來時,就應該歸正了,就怕拿市場需求當作理由,你咋不說市場還需要毒品呢?該從良就要從良,的確,從良不易,要想一輩子從良更不易。好吧,我們認為達到國標就是好材料。
2
設計是前提
建筑設計師不能只是孤立地就防水說防水,應將結構本體、所處環境、安全、適用、經濟、維護等因素整合起來綜合考慮防水設計,把合適的材料用到合適的工程、合適的部位上??吹接行┯蔡讏D集、不符合實際的防水設計,大家深惡痛絕,但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把設計院干倒,把責任全部推到他們身上。
誠然,設計師應該考慮細致,建筑防水只是整個建筑工程中很小一個分項工程,但想完成針對性的防水設計,卻要熟知多種材料特性,但現在的防水材料五花八門,且規范、標準、圖集也有矛盾之處,這對于專注建筑結構等設計的設計師來說,詳細了解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料標準、工程標準繁多
在這種情況下,技術禹認為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專家評審、防水二次優化設計等。當然,這里面可能也會有一些貓膩,但對防水質量肯定有改觀的,在這方面,深圳市專家評審做的比較超前,可以借鑒;防水二次優化設計則有很大差異:該工作多由防水企業承擔,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各企業出具的方案不一、亂象叢生,有的企業方案達不到真正的現場要求,甚至有的企業針對性方案成了“千篇一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地域不限,各部位也是如此,比如從底板到側墻、再到頂板全部都是TPO自粘防水卷材,再比如包括屋面在內的防水設計全部都是濕鋪法,還比如一款涂料覆蓋建筑所有防水構造等等,在利益的驅使下企業亂搞,也推動建設單位、設計院這么胡來。
SBS防水卷材冷粘法,也是醉了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底板、側墻、頂板、屋面防水理念不同,方案和材料選擇自然會有差異:底板盡可能和結構粘結或做有厚度的耐硌破的雙道防水;側墻除特殊情況(比如沒有防水工作面而采取外防內貼法外)絕大多數都選擇外防外貼,所以要求滿粘尤為重要;車庫種植頂板選擇耐根穿刺、抗開裂、滿粘接的防水層,如有能力盡可能參與排水的設計;屋面就更不用多說了,正置式屋面和倒置式屋面、南方和北方、上人屋面和非上人屋面還是大有區別的,以后文章技術禹會和大家進一步探討,這里只是想說明不同部位防水理念是不同的。
3
施工是關鍵
施工在防水系統中自然是重中之重,可以說是關鍵因素。
技術禹覺得就單純施工來說就可以稱之為一個小系統,如工人的專業水準、機具的先進性和正確使用、過程管理的連續性等;另外與項目各方面溝通的項目管理人員也非常重要,這點大家是容易忽視的。溝通可不單單送禮吃飯(注意是包括),如何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施工方案、給出合理化建議這是專業水準的體現,一方面可以避免交叉作業給防水施工帶來的難度,達到節省工期和提高防水質量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解決現場不符合防水施工條件的問題,現場木已成舟的工程司空見慣,就是這個構造、這個基面,所以我們能改變則改變,否則就要適應,時刻要記得自己是做防水的,所有吹牛的根基是不能漏水。
屋面基面起砂,滿粘無從談起
施工還有一點是標準化問題,近些年大家都在提標準化施工,技術禹認為,標準化首先是節點做法的標準化,這是內在功力,要做到此點,工人技能、項目管理非常重要,而健全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管理人員能動性是重要途徑;其次才是外在的東西,比如標識標牌、服裝等,表象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匠心應該不止表象吧(圖片來源網絡)
4
維護是保障
最后是成品保護與使用維護,統稱維護,這是防水系統安全的保障。
提到防水維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防水施工后的成品保護,如地下底板防水層受鋼筋等硬物穿刺破壞;為節省電費,降水不利導致地下水上浮漲裂防水層;側墻不規范填土,防水層被拉裂、破壞;頂板防水層在后續工序(保護層或管線)施工中遭到破壞;防水層在交叉作業時遭到的破壞等,這主要是前后工序沒有做好有效的管理,技術禹通過對多年防水工程感覺,如果遇到一個好的總承包單位,“重視防水、管理嚴謹、工序合理”會大大降低滲漏概率;
這種回填方式已經司空見慣了
另一方面是防水在使用過程的維護,這點在屋面中較為常見,排水口的堵塞、非上人屋面經常被踩踏、不規則承重、安裝設備穿透防水層且不密封等現象比比皆是,而這些司空見慣的情況成為了絕大多數屋面滲漏的主因。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事先通知物業或業主,防水層應該定期檢查,或交給使用單位一份使用告知書,可能會起到一定作用。如果相關單位每年對建筑物進行定期檢查則會更好,但能夠做到這些方面的公司(包含防水企業),確實是鳳毛麟角。
屋頂長樹并不少見
屋面水落口堵塞,勢必影響排水和防水
猶如懶婆娘的裹腳布,寫了這么多,其實技術禹只想表述:防水絕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情,若是說“一個防水系統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的不漏”,那肯定是銷售口吻;確實,在市場上能聽到“XX系統”做了幾百個工程無一滲漏,技術禹覺得銷售上是可以說的,如果讓一個業內人去相信,就只有把所有項目、應用結果羅列出來,但這真的需要勇氣。
圖片
銷售和技術本來是一體(圖片來源網絡)
事實上,防水系統只不過是無限接近于100%不滲漏,可喜的是,從材料標準到規范圖集,從施工到維護都越來越重視,保險制度過幾年成真,也會極大改善滲漏概率。一切會好,雖然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