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9]地下工程防水目前主要有哪些施工方法?如何才能做到地下防水與結構同壽命?
日期:2021-04-19 09:56:07
建筑防水工程分為三大塊:地下室、屋面、室內,地下室防水是建筑防水工程的最難點,也是質量問題的高發區,而且一旦發生滲漏,后期修補更是難上加難!
《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征求意見稿在防水工程設計工作年限上變動較大。但是地下防水工程設計年限不應低于工程結構設計工作年限,可見地下防水工程的重要性!
首版征求意見稿對工程防水設計工作年限的規定
第二版征求意見稿對工程防水設計工作年限的規定
01、地下工程防水比屋面防水要求更高、更嚴格的原因
地下工程防水處理之所以比屋面工程防水要求更高、更嚴格,是因為無論坡屋頂還是平屋頂,都是以排水為主,雨水在屋頂上停留的時間短,能夠通過有組織或無組織的排水方式,從落水管或屋檐口排水入下水道,一般防水形成不了滲透壓力。
而地下工程則不然。由于受地形條件的限制,地下水很難降解到地下工程底部標高以下。這樣,地下工程將長期受到地下水有害作用的影響。地下水的有害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毛細作用、滲透作用、侵蝕作用等,多源頭的危害最終影響結構強度和使用功能。
在屋面工程中,一般不易遇到以上3種有害作用。但地下工程中則必須認真考慮這3種有害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以防遭到地下水的淹沒、侵蝕和損壞。通常設置單防線是不行的,必須采取“綜合處理,多道防線”的方式。所謂綜合處理,就是要從工程地質結構、施工等幾方面綜合考慮,采取有效處理措施,防止地下水的有害作用。所謂多道防線,不是指防水的層數越多越好,而是結構防水處理、地面排水措施等,都看成防水的防線,認真做好,以減弱地下水對地下工程的危害。
02、地下工程防水目前主要有哪些方法?
1、外防外貼防水法
外防外貼法:外防外貼法是待結構邊墻(鋼筋混凝土結構外墻)施工完成后,直接把卷材防水層貼在邊墻上(即地下結構墻迎水面),最后作卷材防水層的保護層。由于外貼卷材能夠保護地下工程結構免受地下水侵蝕、滲透和毛細作用的有害影響,因此目前仍得到廣泛應用。
2、外防內貼防水法
外防內貼法:外防內貼法是結構邊墻(鋼筋混凝土結構外墻)施工前先砌保護墻,然后將卷材防水層貼在保護墻上,最后澆注邊墻混凝土的方法。
3、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法
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結構是以調整混凝土配合比或摻外加劑等方法,來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密實性和抗滲性,使其兼具承重、圍護和抗滲的能力,還可滿足一定的耐凍融及耐侵蝕的要求。